体育产业生态圈ecosports
“一个人的时候总想放弃,和大家一起就能坚持。”
这是今年在采访大众健身人群时,我们听到的频率最高的声音。
对此,有解决方法吗?跑团,在这种需求下应运而生。
文/ 李 亚丽 编辑/ 宋 鑫宇
可能跟文化有关,想做一件事情时,一群人一起总显得更有动力。可能跟精神需求有关,立下一个flag时,最好有鼓励和肯定。可能跟从众心有关,看到身边的人因做一件事情变得积极时,我们也想有些改变。
这一点,很充分地体现在了我国全民健身的现况上。在长期以来健身意识淡薄以及没有健身基础的背景下,如今国民健身热兴起,直接导致了健身人群的两种显著心理:需要人带头,需要人监督。
基于此,兼具上述两种属性的跑团、广场舞、暴走团、健身团课等运动项目成为不同年龄层民众所选。
生态圈此前深入报道过针对中老年群体的广场舞运动、由于占用公共用地引起较大争议的暴走运动,还有如今健身市场里越来越火的健身团课。而事实上,在这些群体健身项目中,占据人流量绝对优势的要数跑团运动。据行业人士在2017新浪年度跑步盛典上的发言,如今全国范围内的跑团数量已达12万。
据数位跑团团长及某跑步杂志编辑介绍,一般单个跑团的总人数少则数十,多则几千,以此计算的12万跑团覆盖的日人流量达到了数百万至数千万,比起诸如一年一场北马的3万参赛者,这个体量所暗含的商业机遇无疑是更大的。
然而,不是没有人发现这座金矿,有意思的是,这12万跑团背后,面临着一场难以解开的迷局。
让我们先从跑团说起。
12万跑团:信仰般的存在
作为以跑步为核心运动的团体,目前跑团主要分为民间自发成立的跑团和专业跑步俱乐部运营的跑团两种。
民间跑团成立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经常跑同一地点或同一路线、通过路跑、马拉松等赛事结识后同有日常跑步训练需求、通过共同参与的活动结识且同为跑步爱好者,以及公司组织的团建跑步活动。
民间跑团成立的形式主要有线下约跑线上建群,以及线上跑步app建团线下定期跑两种。跑团的发起人为团长,负责跟进跑团每周的例行跑步活动,同时需要关注路跑赛事报名,组织鼓励跑友参赛,许多跑团也会定期组织团建聚会以及跑步外的其他运动,以增进团友情感。这类跑团往往不需缴纳团费,在购买运动装备等物资时,大多为团购自费,少数规模和影响力都比较大的跑团会有品牌赞助。
而除此之外,还有部分由专业跑步俱乐部运营的跑团在近年兴起。这类俱乐部往往在运动装备、功能饮料等物资上有赞助商。特别的是,跑步俱乐部采取会员制,成为会员需要缴纳一定的会费,同时享有一定权益,比如:赞助商提供的运动装备、体能训练课程、国内马拉松免费名额、运动康复服务等。当然这类俱乐部对于非会员也会定期开放,不过一般只提供饮料。
一位朋友曾调侃钟爱跑步的笔者,“很多人在初等教育阶段没有学会任何一项体育运动,结果长大就只能跑步了”。
简单的玩笑不无道理,而实际上,比起运动基础薄弱的因素,跑团之于很多跑友来说,已成为信仰般的存在。一位跑友告诉生态圈记者,“以前自己跑的时候很枯燥,3-5公里还行,8-10公里就会很痛苦,但如果有人一起跑,就愿意坚持,现在我们的跑团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跑友彼此已很熟悉,我们的生活也都变得积极。”
如此看来,12万跑团的出现,并非偶然。而在用户体量已如此之大的实情下,为何没有形成诸如马拉松产业一样的跑团经济?
“散养”限制了跑团经济的想象力
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民间跑团的数量远超跑步俱乐部占据着跑团界的主流地位,这也意味着,大部分跑团还处于“散养”的阶段。和马拉松赛事已相对成熟的赞助、周边、旅游等形成的产业链相比,跑团经济还在非常初期的阶段。
就赞助商层面来看,对跑团的选择就立起了较高的门槛。王者传奇跑步俱乐部运动装备赞助商李宁,其跑步运动营销部负责人冯阳告诉生态圈,“李宁对跑团的关注其实自10年前就已开始,当时就在奥森组建了李宁irun跑团。然而不同于赞助马拉松赛事的时效性品牌露出与传播推广价值,赞助跑团更多是出于长期的战略布局,希望通过跑友的体验感来提升李宁在用户间的专业口碑形象。”
基于此,在选择赞助的跑团方时,李宁一方面会优先考虑在地域性上与李宁店铺重合覆盖率较高的以便于产品推广,另一方面会选择在全国范围内来看影响力较大的有个性化标签的跑团,比如:具有传播维度的首都媒体跑团,或者一些公益类跑团。
又由于不像马拉松有官方的组委会和运营商,跑团往往变化性较大,“很多今年做得好的跑团,可能过两年就不行了,所以我们一次的赞助合同一般也只有1-2年”,李宁跑步运动营销部负责人冯阳表示。
北京昌平爱跑联盟的团长东东告诉生态圈记者,跑团现在的人数接近500人,基本都是昌平地区的跑友,目前还没有赞助商。
于是,规模化程度、个性化程度、影响力程度等成为决定跑团能否走向商业化变现的重要因素。
而即使是已初具商业模式的跑步俱乐部,目前来看盈利情况也并不乐观。2000年悉尼奥运会20公里竞走冠军王丽萍,在2016年成立了王者传奇跑步俱乐部,隶属于王者传奇(北京)体育文化有限公司。据了解,王者传奇跑步俱乐部的会员费在每人每年6800元。王丽萍告诉生态圈记者,“目前俱乐部的会费收益主要是用于教练薪水的发放。”
通常来讲,民间跑团的教练为义务性带队训练,可能是有职业经历的篮球教练,也可能是有运动基础的健身爱好者,而跑步俱乐部就不太一样。王者传奇跑团教练席宏波告诉生态圈记者,此前自己是一名竞走运动员,退役后全职做跑团教练,如今已有两年三个月时间。
事实上除了跑团,这些俱乐部往往也还有跑步培训体系、以及线上训练课程等业务,这些会是俱乐部未来的主要营收,但即便如此,王丽萍表示,俱乐部目前是保持收支平衡的状态。
本着在后冠军时代回馈社会,又有一份难以割舍的体育情怀,加上自己刚好也在北京体育大学工作,有科研、运动训练、康复等方面的资源,王丽萍希望搭建一个平台来为跑友服务。
“一开始也没把赚钱放在第一位,只是在尽可能维持公司运转”,王丽萍感叹,“但客观来说跑团市场有很大的盈利可能,把跑友聚起来不难,但是可以提供什么样的平台和服务,来增强跑友用户的粘性,这是很难的,现在还没有人真正能把这个事情做好。”
眼前的金矿,如何挖掘?
事实上,如今国内已经有不少企业开始对“散养”的跑团进行整合运营的尝试。其中,移动跑步健身应用咕咚和悦跑圈发力显著。
据品牌公开数据资料,咕咚目前有上亿用户,20多万运动团,其中跑团、健走团、骑行团的占比分别为7:2:1。另外,截止2017年11月底,悦跑圈的注册跑团也已达2万个。
在跑团的线上运营管理上,咕咚创始人兼ceo申波告诉记者,“我们有专门的运动团服务小组,通过咕咚app平台及增值服务、福利,协助已有官方跑团的运营管理,同时也会发展新的运动团、跑团的评级、活动组织及知识分享等等。”
咕咚app使用截图
具体来讲,在工具上,咕咚app协助跑团完成大部分的日常管理及运营工作,如团活动发布功能,团数据报告,团排行,团管理功能等。同时根据跑团的规模大小、发展诉求等对跑团进行了分级,并针对不同等级匹配不同的孵化模式和晋级标准,并由专人进行对接指导。另外定期开展跑团商学院的免费线上培训,供跑团学习交流。
悦跑圈的跑团运营逻辑则有不同。悦跑圈创始人兼ceo梁峰告诉记者,
“我们以“庙、僧、经、戒、事”这五个字的游戏规律来管理我们的跑团——‘庙’,指悦跑圈组建一个线上跑团组织和一个线下跑步场地。‘僧’是有一帮老和尚,比如说能跑的人,能组织活动的人,能够提供赞助的人。‘经’是目的和目标,为什么去跑;‘戒’是经常说不,违反规律的人把他踢掉,这样留在团里的人才知道自己存在的价值;最后一个是‘事’,经常做活动,活跃你群里人的关系,这样才能保持跑团的活跃度。”
悦跑圈app界面
此外,悦跑圈还开设了运动跑步分享空间“享跑荟”,吸引包括跑团团长、优秀跑者以及运动厂商代表参与其中,为其提供面对面交流分享的机会。
梁峰表示,悦跑圈经过4年的发展已经逐渐摸索出一个相对合理的盈利模式,“我们帮助b端去赚钱,帮助c端去购买服务,我们在中间肯定是有价值的。” 此外,除了体育服务,悦跑圈也提供数据服务,通过平台的数据库,为参股的赛事执行、培训、健康、旅行、装备制造公司提供流量、技术、运营方面的支持。
但在盈利情况上,跑团服务目前来看都不是其主要营收。梁峰表示,目前悦跑圈来自用户的收入是非常少的,主要是活动报名费和销售周边产品,而这些也并非纯粹出于盈利的目的,未来与营销广告类b端客户更深入的合作,以及数据服务将成为悦跑圈主要的盈利方向。
申波也表示,咕咚2017年已达到基本盈利,但最重要的收入是咕咚自有品牌智能运动装备。
即便目前的情况还不理想,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在用户习惯的养成,以及装备、培训、康复、旅游等产业链的成长,12万跑团消费潜力的爆发,只是时间的问题。
事实上,和国内的线上生意不同,在国外一些国家,以俱乐部为运营形式的运动团其实已有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据了解,美国当地的运动俱乐部品类丰富,除了跑步,也会有越野、登山、足球等项目,俱乐部往往会获得当地餐饮等品牌的赞助,在外出活动或比赛期间穿戴印有该品牌的队服以作为传播露出。
在这样的形式下,有一套相对完整的俱乐部、赛事、周边产品的市场机制,俱乐部在线下拥有极强的号召力、渗透力和粘性,这也是中国跑团未来可能的成长方向。
而线上成熟的运营管理平台,与新兴的线下俱乐部进行更为深度的合作互补,也不失为打开跑团市场的一个可行操作。
体育产业生态圈ecosports原创稿件,欢迎转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寻求转载请添加圈哥微信(id:quanmei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