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黄河流域将进入汛期。根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黄河流域汛期降水偏多,中上游出现暴雨洪水可能性大,黄河防汛抗旱形势十分严峻。近日,记者走访河南备汛一线,探访各地如何克服困难,做好今年黄河防汛备汛工作。
花园口水文站,位于郑州北郊黄河岸边,下游防汛均以该站流量为标准。作为黄河上第一个数字化水文站,站内各种先进仪器设备大显身手,科技让水文测报如虎添翼。
“花园口,最新流量1380立方米/秒,日均流量1400立方米/秒,水质:ⅲ类”,5月15日,在位于郑州的黄河防汛调度中心大屏幕上,黄河地图实时显示着干流重要水文站、主要水库情况,及干流流量、水位、水质等情况。各种数据在防汛会商系统上可实时观测,展现沿程水位表现、工程防守和险情灾情,预测未来天气形势发展等功能一应俱全。
“现在,我们经常使用无人机开展河势险情监测、汛前勘察等工作。”黄河水利委员会信息中心副主任齐予海说,通过无人机拍摄的高清视频可以清晰地看到当前河势和工程靠溜情况,对分析河势变化趋势、防洪工程出险部位提供重要依据,为防汛抢险科学决策提供了极大便利。
据统计,随着治黄信息化的不断推进,流域内346座大型及重点中型水库已实现在线监测,1000多路视频信号实时传输。今年,智慧黄河工程将进一步推进,并在提升水文测报能力、加强通信传输保障、推进大数据共治共享方面不断发力。
无人机、卫星遥感监测河势险情,同位素快速测定河水含沙量,5g视频监控水库大坝运行情况……新技术的不断运用正让黄河治理变得更“智慧”。
5月16日,位于河南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黑岗口,大堤披上茂密的绿装,如同一道“绿色长城”,守卫着黄河。
“黄河开封段宽、浅、散、乱,游荡多变。”在黑岗口下沿控导工程7号坝上,开封第一黄河河务局局长潘佳良指着坝下翻滚的黄河水告诉记者,“你看这黄河水带着泥沙,对大坝威胁很大,小流量也容易出大险。”
在不远处的8号坝上,当地正为备汛对坝体开展应急修复,一台挖掘机和一台铲土机不断将坝上的备防石投进黄河,护根固坝。
“我们已基本抢回因疫情受到影响的工期”,开封黄河河务局局长殷民强介绍,目前,黑岗口水毁、应急项目分别于今年1月份和3月份相继开工,并于4月30日提前1个月完成主体工程任务。水毁抢险项目已补充到位,8个应急修复项目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
黄河河南长垣市段位于黄河由西向东北的转弯处,河道情况复杂,主流摆动频繁,极易发生斜河、横河危及堤防安全。
“1、2、3、推!”在榆林控导工程水毁修复项目现场,抢险队员正向坝下投抛铅丝石笼。面对滚滚河水,石笼能够有效防止坝底根石被冲走。
长垣黄河河务局局长刘景涛介绍,目前正处在备汛的关键阶段,他们正以抛铅丝石笼、抛散石等方式对大坝进行加固。截至目前,该工程完成超95%,投入石料近1万立方米。长垣还完成了四处控导工程104道丁坝的根石探测工作,对管内56公里河段河势进行徒步拉网式查勘。
在洛阳市西北约40公里的黄河干流上,小浪底水利枢纽通过拦洪削峰运用将黄河下游防洪标准从不足60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
“通过19次调水调沙和近几年的黄河水沙调控调度,显著延缓了水库和下游河道淤积。”小浪底水利枢纽管理中心水量调度处(防汛办)处长刘树君说,截至5月中旬,小浪底水利枢纽大坝、发电设备、枢纽观测设施、防汛通信系统检修维护工作已全部完成。鉴于今年严峻的防汛形势,小浪底管理中心加大泄洪系统检修工作力度,目前已完成约70%。
面对今年防汛大考,各地正扎实推进各项汛前准备工作,筑牢安全底线,力保黄河安澜。(经济日报 记者 刘志强)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